国内三级自拍小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全国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在线,美女大胸乳尖视频网站久久久,帅哥美女天天干天天操,欧美日韩一级黄片手机免费在线,日韩国产亚洲高清在线久草

 
新聞資訊
公司動態(tài)
行業(yè)要聞
鋼廠動態(tài)
綜合資訊
政策相關
 
 
 
綜合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資訊
 
印、澳擬對礦石加稅 或危及中國鋼企
作者:管理員 來源: 時間:2010-5-4 查看:2107
 “五一”假期歸來的鋼鐵企業(yè)和貿易商,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評估一下印度和澳大利亞針對礦石加稅對企業(yè)采購造成的影響。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最近宣布,將調整鐵礦石、棉花等大宗商品的出口關稅,其中鐵礦石塊礦出口關稅從10%提高到15%。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上周日也公布計劃,將對國內繁榮的資源業(yè)增加數十億美元的稅收,并將這些額外收入用于削減企業(yè)稅,以使之更具全球競爭力。
  2009年12月,印度剛剛把鐵礦石塊礦出口關稅從5%上調到10%,并把鐵礦石粉礦出口關稅從零上調為5%。
  聯合金屬網的礦石分析師胡凱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從印度進口最多的是粉礦,但也有20%~30%是塊礦,印度不斷上調礦石出口稅,主要是為了讓印度國內鋼鐵制造商可以取得更多的鐵礦石。
  普拉納布慕克吉在宣布提高稅率時就表示,隨著印度國內國營和私有鋼鐵企業(yè)產能的不斷擴張,預計未來2年內印度國內的鐵礦石塊礦消費量將出現跳躍式增長。
  根據印度鋼鐵部制定的產能擴張計劃,2012/2013財年印度國內粗鋼產量將達到1.24億噸,比目前5400萬噸的產量水平提高一倍還多。
印度塊礦出口稅上調后,可能會抑制中國對塊礦的采購量。而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礦石大部分為粉礦,塊礦僅占約12%,估計影響不大。但此舉釋放出的信號是,印度正逐步控制資源出口,后期能否上調粉礦出口值得關注,之前曾有傳言塊礦和粉礦將統(tǒng)一上調至20%。
  除了印度,澳大利亞政府也把對礦山企業(yè)加稅提上了日程。
  根據計劃,從2012年7月1日起,包括礦業(yè)巨頭必和必拓、力拓在內的資源企業(yè)須將其開采不可再生資源所獲利潤的40%繳為稅收;加上企業(yè)稅、提煉成本及資本投資回收等,資源類企業(yè)的法定稅率總計約為57%。
    澳大利亞目前依據產量對礦業(yè)公司征稅,各州征收的特許稅稅率只在2%~10%之間。
  澳大利亞財政部門估計,在始于2012年7月1日的2012/2013財年,政府將通過此項新稅征得30億澳元的額外稅收;2013/2014財年額外稅額將達90億澳元。
  對此,澳大利亞******的礦業(yè)資源企業(yè)必和必拓5月2日已經在其網站上公開表達了擬提高對資源企業(yè)征稅的失望。必和必拓稱,這一新的征稅計劃將使公司在澳大利亞項目的運營所繳納的稅率從目前的43%增加到2013年的57%左右。調整資源稅很可能會削弱澳大利亞作為礦業(yè)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多位分析師認為,在目前礦石資源依然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國外對礦山企業(yè)征稅增加的成本,很可能會轉嫁到礦石出口的價格上,進而增加國內鋼廠進口礦石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澳大利亞和印度分別是我國鐵礦石第一和第三大進口國,并且距離中國都比第二大進口國巴西近。根據國內鋼鐵咨詢和信息提供機構“我的鋼鐵”的統(tǒng)計,上周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6902萬噸,比前一周增加42萬噸,其中巴西礦減少24萬噸,澳洲礦和印度礦則分別增加11萬噸和40萬噸。而早在2007年印度首次要求開征鐵礦石出口關稅時就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全球鐵礦石價格和海運費都隨之上漲。
  截至“五一”假期前,品位63.5%的印度粉礦到岸報價已經達到了每噸190美元,比三大礦山與日韓鋼鐵企業(yè)簽訂的2010年季度長期合同價格高出了約80美元/噸,不過由于“五一”假期將至,礦石的整體采購放緩,成交疲軟。(第一財經日報)

    澳礦業(yè)稅改革恐危及中國鋼企 或借鐵礦石轉嫁成本    今年以來,正不斷通過推高鐵礦石價格來從各國鋼鐵企業(yè)中榨取更多利益的兩拓如今“后院失火”。
  澳大利亞政府2日表示,擬改革目前各州政府的“特許開采稅”,推出稅率高達40%的“資源租賃稅”。目前,當地各州政府征收的特許開采稅稅率僅約為3.5%。業(yè)內普遍認為,此次改革將使必和必拓、力拓等大型礦業(yè)公司受到較大沖擊。而一位業(yè)內分析師告訴記者:“如果澳施行新的稅金制度,中國企業(yè)必將受到巨大影響。因為如果稅金提高,兩拓很可能繼續(xù)抬高鐵礦石價格來轉嫁成本。”
  據悉,過去10年間,澳大利亞礦業(yè)利潤飆升800億澳元(1美元約合1.08澳元),而同期政府礦業(yè)稅收僅增加90億澳元。去年年底,澳大利亞國庫部秘書長肯·亨利向政府提交了一份稅務評估報告和改革建議。他表示,這將為澳大利亞政府每年增加數十億澳元的稅收。此后四個月,“資源租賃稅”的推出一直處于醞釀階段,并因其將在很大程度上觸動澳大利亞礦業(yè)公司和各州政府的利益而引起廣泛爭議。
  此次,澳政府推出的“資源租賃稅”將從2012年7月1日起開始征收,所征稅款將主要用于支付養(yǎng)老金、加大礦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和扶持小企業(yè)發(fā)展等。
  不過,這一改革卻引發(fā)當地眾多大型礦業(yè)公司的不滿。據當地媒體報道,采礦行業(yè)對此警告說,這一稅項將減緩采礦業(yè)投資的步伐,或者將這一稅項轉嫁到別的國家。必和必拓則表示,政府這種“搶奪”稅款的做法會使澳大利亞的投資吸引力大大降低。
  這不禁令人擔憂中國鋼鐵業(yè)當前的鐵礦石原料困境會不會由此雪上加霜。目前,我國鋼鐵企業(yè)進口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很高,去年達到62.3%。“雖然我國企業(yè)已經開始到海外投資礦業(yè),但效果普遍不是很好。在這種狀況下,未來很長時間,中國還是會依靠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的鐵礦石供給。在這種資源壟斷的狀況下,兩拓絕不會將提高的稅金自行消化,他們很可能通過繼續(xù)抬高鐵礦石價格來攤銷成本的上漲。”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表示。
  另一方面,張琳也分析說,稅金的提高并不會對我國企業(yè)到澳洲收購礦山計劃產生很大影響,因為我國企業(yè)的投資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鐵礦石供給量而不是為了投資獲利。不過她也建議,此前中國企業(yè)到澳洲投資礦業(yè)經常遇到人力成本過高以及政策限制等困難,現在再加上巨額稅收,中國企業(yè)在投資時應更加謹慎。(北京商報)
    澳大利亞擬推行資源租賃稅引爭議
    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一直在醞釀出臺“資源租賃稅”。本月2日,政府將公布一份稅務評估報告,很可能對資源行業(yè)加稅。由于此舉將在很大程度上觸動澳大利亞礦業(yè)公司和各地方州政府的利益,因此引發(fā)了澳大利亞礦業(yè)公司和各州政府的爭議。
    澳大利亞資源最為豐富的西澳大利亞州云集了澳大利亞大大小小多個礦業(yè)公司。對于政府即將于2日發(fā)布的稅務評估報告,這些礦業(yè)公司普遍認為,可以接受用資源租賃稅取代現行的各州政府實施的特許開采稅,但堅決不同意同時征收兩個稅種。
    礦業(yè)公司認為,如果政府再征收新稅種將導致來澳大利亞的投資減少,因為其他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相關稅收更低,這將影響澳大利亞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礦業(yè)公司表示,如果繳納了雙重稅收后,公司的前景堪憂。
    在地方政府層面,西澳大利亞州州長科林·巴尼特說,西澳州政府不贊同以新的聯邦稅代替特許開采稅,“堪培拉有些人不愿礦業(yè)收入流到西澳州政府的腰包,而急于將收入鎖進聯邦國庫的保險箱里”。他說,讓西澳州放棄屬于自己資源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讓聯邦政府拿走所有的錢,而讓西澳洲政府領取一些回扣也是不可接受的,“西澳州政府不會在土地和礦產的主權方面作出任何妥協,否則未來我們將禁止這類項目。”
    去年年底,澳大利亞國庫部秘書長肯·亨利向聯邦政府提交了稅務評估報告。他建議,廢除目前各州政府向礦業(yè)征收的特許開采稅,以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資源租賃稅取而代之。他說,這將為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每年增加數十億澳元的稅收。
    目前,澳大利亞各州政府征收的特許開采稅稅率約為3.5%。此間分析人士說,聯邦政府擬推出的資源租賃稅稅率極可能被定為40%,這個稅率是效仿澳大利亞對石油產品征收的石油資源租賃稅。根據財政部的計算,如果在過去三年中,資源租賃稅被應用于鐵礦石、煤炭等資源和包括必和必拓、力拓等礦產公司上,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稅收將增加140億澳元(1美元約合1.08澳元)。
    最近幾年,澳大利亞礦商取得了創(chuàng)紀錄的盈利和利潤率。與之相伴的是,為應對經濟危機,澳大利亞政府推出了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國家財政負擔很大,加之澳大利亞政府一直認為資源是國家的資源,不應由各州政府收稅。此外,聯邦政府還認為這些礦業(yè)公司耗費了大量水資源、利用了大量公共設施,因此應向聯邦政府繳稅。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韋恩·斯旺曾表示,澳大利亞上一財年的資金缺口高達數百億澳元,而預計到2014年,澳大利亞凈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高達10%。不久前,澳大利亞一名政府官員在澳大利亞礦業(yè)委員會上說,“社會希望,也應該希望,從其所有的自然資源中獲得公平回報”。
    據當地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已經準備好應對推行資源租賃稅后可能引起的爭議。受此影響,近日澳大利亞股指未能追隨海外市場的強勁漲勢。投資者擔心稅務評估報告將導致資源和金融公司稅賦增加,從而拖累這些公司的盈利前景。(新華網)
 
采編:吳勇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粵ICP備06023404號      網站首頁    |    企業(yè)OA    |    企業(yè)郵箱    |    法律聲明 
技術支持:35互聯